查看原文
其他

楞伽经 112:学佛要有保任的功夫,契入无漏界的人不受语言、文字的影响

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短视频目录(20180926)点击进入

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(全)

历史文章阅选读二(点击标题观看)


楞伽经【五】05

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慧律法师讲座

楞伽经(五)05

(在此感谢各位把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
同时更糟糕的,这外道认为自己已经离开了,离于文字相的一种妄想,离念就是佛了,所以外道自己很糟糕地说:我同于诸佛所证的,妄想,我同于诸佛所证,这是一种妄想的意思。是名为坏,这就是一种败坏佛种,同时断人善根,没有一种罪过比断人法身慧命的罪更重,所以法师要是说法的时候,如果你很没有把握,千万不能讲,你跟他讲说,我拿我师父的光盘给你看,这样还有功德,如果讲错的话,阿弥陀佛!将来的因果就很麻烦了。所以那你就知道,佛法,你看,这么深,这么深奥,这么艰涩,到究竟处,你就知道,喔!原来我以前所想像的佛法,根本就不是这么一回事,来坐在这里,听了几年才发现,哇!我是那么严重的错误,如果你有这种感觉,你有救,你有救。

【注释】“宁取人见如须弥山,不起无所有增上慢空见”:“人见”,即(就)是执人、我为有之见,亦即(也就是)有见。“增上慢”,以为自法是于菩提道增上,因而起傲慢,称为增上慢;增上慢者,在他经当中即(就是)称“未得谓得,未证谓证”。佛在此之意为:若欲亲证法身之真体,必须有无俱离;如果实在不能顿断此二xí qí,则宁起有见如须弥山,因为至少对因果负起责任,也不要起断灭否定因果的断灭空见如芥子许。芥子许就是一点点都不行,佛说“宁可”的意思,是姑纵之义,暂时允许你这样子,并非是说佛听许起我见,而是用来反衬托说的:空见定然一丝丝都不可以起。为什么呢?若起人见,可以以空治之;若起空见,则无药可治。什么都否定,是不是?谁有办法呢?就像自己觉得没有人比我更了不起了,那就找不到老师了,无药可救。换句话说,以须弥来喻有见,是用来表示空见过恶之深。因为有见,尚知有罪福因果,对因果负责,若遇正法,还有希望改邪归正,成佛还有分。唯有堕于空见,最不可治,什么都否定,那还有办法去累积善根、福德、因缘吗?因为执一切因果俱无故;正如焦芽,已无希望长果实,因此著空见虽细如芥子,亦难可除。

“堕自共相见希望”:堕于计著诸法之自相、共相之邪见恶欲希望。“见外性无常,刹那展转坏”:“外性”,即(就是)外法。谓(也就是)睹(亲)见外法皆现无常之相,皆于刹那间展转变坏,便执一切皆悉断灭,不了一切生灭,皆唯心所现。所以现在问题,现在就下定定语,万法生灭怎么来的呢?不在相,万法生灭在于妄心所现,这个就是生灭的来源,为什么一切有为法,如梦幻泡影,如露亦如电,应作如是观。为什么万法尽是生灭?万法生灭怎么来?都是妄想、妄动而来,生即是不生,灭既是不灭,讲生、讲灭都是唯心所现,就是妄想所产生的东西。“阴界入相续流注变灭”:并见五阴十八界十二入之相续相与流注相,亦是于刹那间变现消灭。而不了一切生灭皆唯自心所现,不解真常法,便一概执为断灭空。“变灭”,即(就是)生灭义。“离文字相妄想”:复自以为已离于文字相,作同于诸佛所证之妄想。“离文字相”,即(就)是离念境界,此唯诸佛所证,以法体离言故。

【义贯】“大慧,因是”之“故,我”乃于他经中“说”,若不能顿断有无二种邪见,则“宁取”著“人”我之有“见如须弥山”之大,亦断断“不”可“起”计著“无所有”、且怀“增上慢”之断灭“空见”如芥子许。“大慧,”堕“无所有增上慢”之空见“者,是名为坏”法者。这个“坏”坏世法,坏出世法,统统坏。所以亲近到外道,会死的很惨啊!哪谈得上什么法身慧命?彼“堕”于计著一切法之“自”相、“共相”为实有之邪“见”、因此恶欲“希望”,此则以彼“不”能觉“知”一切法唯“自心现量”,故睹“见”一切“外”法之“性”所现“无常”之现象,皆于“刹那”间便“展转”变“坏”,并见五“阴”、十八“界”、十二“入”等诸法之“相续”与“流注”之相,亦(也)是于刹那间“变”现消“灭”,因而于一切法便一概执为断灭,而不了真常,不知一切生灭皆是自心所现。彼等复以执此断灭空见故,而自以为已经达于与诸佛同证之“离文字相”的离念境界,故而作如是之增上慢“妄想,是名为坏”佛种、断善根“者”。

760页【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有无是二边,乃至心境界;净除彼境界,平等心寂灭。无取境界性,灭非无所有,有事悉如如,如贤圣境界;无种而有生,生已而复灭,因缘有非有,不住我教法。非外道非佛,非我亦非余,因缘所集起,云何而得无?谁集因缘有,而复说言无?邪见论生法,妄想计有无。若知无所生,亦复无所灭,观此悉空寂,有无二俱离。】

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“有无”那个就是会两边,落入两边,乃至心,这时指恶知见,邪心所行的境界,都会落入两边,不是著有,就是著无。乃至心境界,乃至邪心所行的境界,统统是落入两边,那落入两边,净除彼境界,这个“彼”底下补“两边”,就看的更清楚,净除彼“两边”,“两边”就是有无,净除其两边有无的境界,这个时候平等心寂灭,所以为什么《金刚经》那一句话,你要好好、好好地体会:是法平等、无有高下。这句话站在什么角度说的?就是站在“万法空无自性”。一个颗粒微尘,等同三千大千世界的空性,为什么?“一即一切、一切既一”呢?“一”其实就是绝对的空性,“一切”也是平等的空性,“一即一切”,“一”就是空性,空无自性,“一切”还是空无自性,所以平等心寂灭,在这里还有一个附带的,就是你这一辈子要享受生命,只有用平等心对待每一个人,你才有真正的人生,那么如果我们不用平等心寂灭,这种涅槃的心性,那么我们日子就会变成一种煎熬、痛苦,因为能所不断嘛!有高有低,所以平等心寂灭。只要你放下“有、无”的知见,因此在这个世间,你拥有的东西不必太高兴,因为那是空性的东西,你失去任何的东西,你也不必太过于伤心,因为那是空性的东西。诸位!关于缘起缘灭嘛,就随缘过,就是着不得。有多少钱,享受多少福报,强求来的东西绝对不是你的,你没有那个福报,那绝对享受不到。

有一个年轻人,很有志气,他三十几岁,自己开了公司,拼命啊,后来娶妻,生儿育女啊,然后计划好了,我赚来了钱以后,他就确实赚了好几千万,五十五岁那一年,哎呀!准备退休,去检查得了癌症,癌症啊!然后他本来人生规划好了,要计划带他的老婆去走、跑遍全世界,来不及了,所以钱赚走了你的生命,钱赚走了你的青春,钱赚走了你的岁月,钱也赚走了你的体力,钱赚走了你的一切。说我们在赚钱,这是一种妄想。你付出多少努力,才得到那么一点点的钱,是钱赚走了你的一生一世,这样讲才对的。所以我们应该是要赚钱,而不是让钱赚走了我们,对不对?意思是说:钱,我看得很开,生活很知足,是吧?我可以买一个便当五十块过一天,我也可以花五万块摆一桌,喝了什么XO,那一餐也可以吃掉五万,那么我们生活那么平淡,所以说你看啊,后来这个人死了,癌症来不及了。第四期了,来不及了,肝癌,太过操劳了,来不及了,所以我们能够活一天,就珍惜一天的法身慧命,所以时时刻刻有安详,时时刻刻也知足,你过这一天,彼别人过一辈子更享受,你过一天的知足跟安详,比别人过一辈子从来心没有定过,晃动、烦恼啊,是不是?所以这个平等心寂灭,要好好的体会。

“无取境界性,灭非无所有。有事悉如如,如贤胜境界。”这一段是在跟前面的那一段呼应的,外道先行恶法起贪嗔痴,而说贪嗔痴无性,不必受果报,就是这个意思。说“无取贪嗔痴”,意思就是先享受,然后也不取贪嗔痴是有性,他认为贪嗔痴是无性的断灭,这种断灭并非真的无所有,因为你要负因果的,断灭并非无所有,取这种断灭见,并不是你真的很行,真的就达到无所有的境界,你说不必受报,这是一种愚痴。如外道啊,“有事”就是有恶,起邪恶的心取贪嗔痴,“事”就是法,“有事”就是有贪嗔痴之事,而自己说:“我了解贪嗔痴无性,悉如如。”我心如如,心如如不动,意思就是外道是说我心如如不动,我可以造任何的恶事啊,他的意思是这个意思啊。可是他真的那个“如如”吗?自己讲他自己对。“外道有邪恶取恶事。”取贪嗔痴之事,而说自己是心如如,妄言自己所证的,跟三乘的圣贤的境界是一样,这一段就重复前面那一段。

然后呢?从无种而有生,生以而又复落入断灭见。外道执因缘法,一下说有、一下说无,这些落入有无之见,是不住我佛陀所教导的正法。佛陀所说的缘生法是什么意思呢?佛陀所说的因缘法,非外道所造作,也不是佛所创造出来的,。非外道所造,非佛所创造,也不是神我,非我亦非余,也不是神我,也不是其他的异因所造作的,因为他本身没有一个造作者。说上帝创造天地万物,其实是妄想,说非神我亦非余异因所造,意思就是没有所谓能造作者。因缘所集法,因缘所缘起、缘起之法,这个法呢?因缘所集起的这个万法,怎么可以说无的断灭呢?怎么可以说断灭见人所说的空无所有呢?这样就坏了缘起了,所以因缘所集起的法,怎么可以说都无的这种断灭的角度来说呢?他必须对因果负责,然后,谁集因缘有,怎么可以说谁言聚集的因缘法,而起了实有,就是执有见,而复说,又说,言因缘本身不可得:执无见。谁集因缘有,而复说言无。怎么可以说,谁言聚集因缘而起的法,执为实有?而复又说,执、落入无得断灭见呢?而言无,“无”就是执无得断灭见。以邪见人来论缘生之法,邪见论生发,以邪见的人来论佛所说的因缘所生的法,是怎么样?全部都是依自心所现的一种妄想计著,不是著有、就是著无,落入二见,落入两边啊!

“若知无所生,”若人了知一切法实无所生,“缘生”就是无生。诸位!十方三世一切佛,讲一个共同的法,就是万法无生。一切法不可得,无有少法可得,无有少相可取,无有少知、少见可立,无有一法可取,无有一相不离,一点点,0.001都不行,彻底的离,若能了知一切法实无所生,“实无所生”就是本来就无生,意思就是万法本来就涅槃。所以诸位!你能体会到空相吗?诸位!如果你体悟到空相的时候,你任何的时空,你不会烦恼,譬如说你今天出去远足啊,欸!发、发、发……大家都发了面包,你肚子也很饿了,来到你这里的时候,突然他可能忘了,跳过去了,欸!那你也不会起烦恼,因为空无自性,一切法无生。欸!他有,我怎么没有?马上就起烦恼了,当你用空性的心的时候,别人对待你怎么样?无所谓啦!你不在意别人会对你有投以歧视,因为你的心是解脱的,你身心都开始改变了,创造新生活了,身心起大变化,哎呀!太好了,所以有E—mail过来的这些年轻人,哎呀!我看了慧律法师您的网站啊,我身心起了大变化,嗯!不错!不错!

“亦复无所灭”,一切法本无生灭,得如是智慧,怎么样?“观此悉空寂”,也就是说,如果能够了知一切法实无所生,也无所谓灭,为什么?不生不灭就是涅槃,一切法本自无生,也本自无灭,一切法当下就是涅槃,得如是智慧,观此悉空寂,“空寂”就是涅槃,寂静的心,你就找到生命的般若智慧,般若智慧一证得,一切法无生,你哪里都是智慧啊,什么东西可以难得倒你?你在公司行号上班,善观诸法相,于第一义谛而不动,你在任何一个团体都一样,法师证得第一义谛,你在哪一个道场挂单大家都欢迎你。你的心寂灭的东西,你会跟人家惹是生非吗?不可能的!一个证得第一义谛空性的人,怎么会跟人家惹是生非呢?一个证得空性的在家居士,那你的心都是漂亮得不得了,都非常地漂亮。不管你走到哪里,大家都欢迎你,何以故?观此悉空寂,有无二见俱离。“有无”就是有见、无见统统离,当下顿悟,入不生不灭的如来藏,谁不欢迎你啊!

所以我们了解,生命最大的富有是般若智慧,千万方向不能搞错,诸位!一个人身上没有什么金钱,可是他拥有大般若智慧,他是全世界最富有的人,没有人比他更快乐了。当然话讲回来,有钱是更好了,日子会比较好过一点嘛,是不是?当然是附带的,记得般若智慧底下,附带的任何的东西,都不会动摇他的本心本性,般若智慧附带任何的周边的东西,正报、依报,都不会让他起心动念。他知道啊,天地之间为我所用啊,非我所有。一切都是暂时用一用喔。

【注释】“乃至心境界”:乃至一切邪心所行之境界,皆落于二边。“净除彼境界,平等心寂灭”:净除彼二边之境界,则达于诸法平等,而心心寂灭。“无取境界性,灭非无所有”:彼外道遂行恶法,而妄言无取于贪瞋痴境界之性,如是断灭之见,并非真无所有、无所著之寂灭境界。“有事悉如如,如贤圣境界”:彼计凡所有彼所取著之贪瞋恶事,悉皆是如如之境界,并僭言其所行者,皆如三乘贤圣之境界。圣人跟他不一样,圣人对因果绝对负责的,是一种负责任的生命观,佛法是负责任的生命,佛是实践家,也是教育家,他又是一个绝对负责任的人。“无种而有生,生已而复灭”:若言从无种而有一切法生,生已而还复落于断灭。

“因缘有非有,不住我教法”:并计因缘所生法为有或者是无,彼即不住于我所教之正法。“非外道非佛,非我亦非余”:“我”,就是神我。我所说之缘生法者,非外道亦非诸佛所创作,非神我亦非其余异因所造。“因缘所集起,云何而得无”:乃因正因缘之所聚集而生起,如是所起之诸法,云何而得言空无所有?而落入断灭见呢?“谁集因缘有,而复说言无”:谁言聚集因缘而起之法为有?执为实有的意思,又说其为无?又复说见到生灭的地方,又说是断灭的无,这一句话的意思就是说:谁怎么可以说,因缘法所生起的法是实有法,又有得人却执为断灭知见,就是这个意思,简单讲就是著有见、著无见。“邪见论生法,妄想计有无”:以邪见的人而(来)论因缘所生之(的)法,统统是偏了。妄想计著其为有或者是无。

【义贯】“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”:执“有”与执“无是”堕于“二边”,不入正道,“乃至”一切“心”所行之“境界”,亦皆落于二边;若“净除彼”二边之“境界”,则达于诸法“平等”,而得“心”心“寂灭”。“心心寂灭”什么意思?就是念念涅槃,每一念都达到涅槃的境界。然彼外道遂行诸恶事,而妄言“无取”于贪瞋痴“境界”之“性”,如是之断“灭”恶见并“非”是真“无所有”、无所著之寂灭境界。彼计凡所“有”彼所行恶“事,悉”皆是“如如”之境界,并僭言彼所行者为“如”三乘“贤圣”之“境界”一样。彼若言从“无种而”一切诸“有生,生已而”后还“复”归于断“灭”,并执“因缘”所生法为亦“有”亦“非有”,如是计著者皆“不住我”所“教”之正“法”中。我所说之缘生法者,既“非外道”亦“非”诸“佛”所作“非”神“我亦非”其“余”异因所造,无有作者,乃由正“因缘”之“所”聚“集”而生“起”,如是所起之诸法,“云何而得”言一切空“无”所有?“谁”言聚“集因缘”而起之法为“有,而复说言”其为“无?”因缘所生发都是生灭,执为断灭的“无”?此为以“邪见”而“论”缘“生法”,全依自心所现“妄想”而“计”著其为“有”或“无。

 若”能了“知”一切法实“无所生,亦复无所灭”,一切法本无生灭,得如是智慧,则“观此”诸法“悉”本自“空寂”,如是则“有、无二”见悉“俱”远“离”,当下顿契本住、自得二法。“本住法”就是法界常住空性法,“自得法”就是自觉圣智,悟性很高。那么这一点还要附带说明的,这个就是说,在座诸位!做法师的人,开悟见性有多么的重要,如果你不明本心,你不见本性,你那个法讲出来、流露出来的会有偏啊,不是佛所讲的中道法,因此,有时候一看,这个人在讲法,可是他如果不见性的时候,他所说出来的法,完全是自己用自己猜测的,意识心所猜测的。诸位!见性法是如实知,如实见,如实说法。而不见性,他所说的法就用大概、可能、或许、也许、差不多……这样,用猜的就是了。所以我还是鼓励诸位法师啊,一定要见性,因为你这个佛的心,你才能够领悟,你自己有所体悟,你才有办法说给别人听嘛!是不是?佛法不但不可以有恶知见、邪见,同时也不能盲修瞎练啊!

那么我们现在,由于末法这个时代,大家都求个方便,求一个快速,说放生有功德,一窝蜂地去放生。在前几天,有一个人E—mail过来,大陆的,他说:我们要放生,功德无量,你千万不要拿这个钱去刻录光盘,放生的功德多大、多大!救度三途的众生、畜生,他说刻录了光盘太耗这个资金啊!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,我等一下再来讨论一下,讨论一下看看怎么回答他,这个就受到有人影响他,把放生当做是佛的本务、家务事,所以E—mail这个,现在什么状况都会发生,什么情形都会有,因此他叫我不要印这个经典嘛!你不要刻录这个光盘嘛!你看他认为放生是最重要,而我们认为法是最重要的。

763页【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:世尊,惟愿为我及诸菩萨说宗通相;若善分别宗通相者,我及诸菩萨通达是相,通达是相已,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不随觉想,及众魔外道。】

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,说世尊,惟愿为我及诸菩萨说宗通相,“宗通相”的意思就是:自悟心性、自觉圣智,“宗通相”就是通佛的心宗,叫做“宗通”。如果演讲、弘扬佛所讲的九部经,或者是十二类、十二部经,那是说“通”,宗通啊。若善分别宗通者,意思就是善分别诸佛的心性,我及诸菩萨通达是佛的不生不灭的心性,“通达是相已”通达了无上大般涅槃的不生不灭的心性,“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,你看看,是不是见性才能成佛?通达是相已,通达什么是相?通达佛的心宗,通达佛的那一颗本心本性,就能怎么样?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你看经典随处都在告诉你开悟见性的重要。“不随觉想”不随虚妄的一种知觉、一种思想,以及落入众魔与外道,众魔跟外道什么?就是恶知见。【义贯】“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:世尊,惟愿”世尊“为我及诸菩萨”解“说宗通”之“相;若”能“善分别宗通”之行“相者,我及诸菩萨”便能“通达是”宗通“相”;若“通达是相已”,便得“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”,而“不随”逐一切虚妄知“觉”思“想,及”落“众魔”与“外道”恶见。

【佛告大慧:谛听谛听,善思念之,当为汝说。大慧白佛言:唯然受教。佛告大慧:一切声闻、缘觉、菩萨有二种通相,谓宗通及说通。】

 “说通”当然就是言说、演讲啦!演说十二部经啦。所以一个法师要通两种:宗通能自利,说通能利他。你一个法师能够对心性体悟,可是你不会说法,那不行,所以你还是要解跟行要并重啊!经教不通是不行的,经教不通你怎么说啊?你叫每一个人都像你这样开悟又做不到,是不是?你自己开悟了是“宗通”啊,但问题你要会说法啊!不说法别人怎么悟呢?所以宗通及说通,这“宗”通、“说”不通啊!是怎么样?“说”通、然后“宗”不通也不行,都落入一个角度,没办法自利,也没办法利他。

【义贯】本节从略。【诠论】若要修行,第一须要先悟自心,自心就是本心,本心就是第一义心,第一义就是本心,所以《楞伽经》就是成佛的临门一脚,喔!这个达摩大师携带这一本《楞伽经》来到汉地,说如果有人有因缘碰到《楞伽经》这一本经,说能够度脱无量无边的众生,能解脱无量无边众生的心性,这所言不虚啊!第一、要先悟自心因为佛与众生,一体同源,无二无别,心外了无片事可得;这句话什么意思?“心外了无片事可得”什么意思?意思就是万境本来就如幻的东西,这些相的东西本来就不可得,叫做“无片事可得”,相相本空,相相本自涅槃,是不是?心外了无片事可得,若以此自悟心,而住自觉地,入圣智门,这便是宗通相;又,宗通相,即(就)是通佛心宗。第二,则要善通达佛所说的法,了达皆是随众生根机欲乐而说,如止啼钱,小孩子哭哭的时候,拿那个树叶当做钱给他,好了,不哭了、不哭了啊,这个钱拿去买糖糖啊,除导入一心外,实在,停一下无实法与人;这句话要这样念:实、无实法与人。实无、实法与人,也可以这样念,实在是没有实法给人家,而一心者,一佛乘也,以十法界皆同此一心源,是故佛说:我但说一乘;如是通达,即是说通相。

又,佛答宗通之问,而加说通的原因,在于:“宗”是“说”之意,“说”为“宗”之筌,“筌”就是捕鱼的,叫做竹器,捕鱼的竹器叫做“筌”,让你抓鱼的,意思就是说法也是为了让你悟到第一义谛,其目的在令听者因筌而得意,(由说而达宗),然后得意以忘筌(达宗而妄说),达到佛的心而放下所有的语言叫做“达宗”,达佛心宗而放下,“忘说”就是忘掉、放下所有的语言相,筌忘而默契本心源。什么是默契呢?契入不生不灭、不在语言,再者,说三乘有二种通相,以三乘入真,莫不由之,所以说“一切声闻、缘觉、菩萨有二种通相”。

【大慧,宗通者,谓缘自得胜进相,远离言说文字妄想,趣无漏界自觉地自相,远离一切虚妄觉想,降伏一切外道众魔,缘自觉趣光明辉发,是名宗通相。】

这个文字都很简单,我简单把它解释一下,说大慧,宗通者,谓缘自,“自”就是自内身,自己的内证而得殊胜的进相,也就是智慧大开,智慧大开。远离言说、文字妄想,诸位!远离言说、文字妄想有什么好处呢?就是人家说你好,你如如不动,因为离言说妄想,人家说你坏,你也是如如不动,因为你已经离言说、文字妄想。执着于言说、文字妄想,就会像大象陷入泥沼爬不出来,换句话说,你不要因为别人的语言、文字而起烦恼或起欢喜心,最大的欢喜来自于那一颗涅槃的妙性,喜悦来自于内心的深处,为什么?莫向外求啊!所以当你离语言说,离语言、文字的时候,哇!你这个日子就很好过。趣入于无漏界之自觉地自证之相,远离一切虚妄知觉观想,降伏一切外道众魔,缘自觉圣趣,这种智慧光明会发挥出来,是名宗通相。文字都简单。

【注释】“缘自得胜进相”:“缘自得”,缘自内身证得法。“胜进相”,殊胜升进之相。“趣无漏界自觉地自相”:趣入无漏界,至自觉地自证之相。“远离一切虚妄觉想”:“觉想”,就是觉观之义,知觉观想。“缘自觉趣光明辉发”:缘自觉圣趣,智慧光明辉发。

【义贯】“大慧,宗通者,谓缘自”内身证“得”殊“胜”升“进”之“相,远离”一切“言说”及“文字”之“妄想”分别,“趣”入“无漏界”、这句话在告诉你,所有的言说你一定要如如不动,你的心境不要受言说相,你的心不要受语言、文字的影响,都一直保持如如不动,你便契入无漏界,无漏界的人,就不能受到言说、文字影响,至“自觉地自”证之“相,所以学佛要有保任的功夫,《华严经》讲叫做“长养圣胎”。保任的功夫有多重要呢?你既然知道言说相不可得,语言相、文字相不可得,音声相也不可得。好!那就保持这个无漏的真如,可是呢,因为习气种子太强烈了,所以要保任,保任就是五祖讲的“守本真心”,是修行的第一要法,喔!原来就是要坚持如如不动,不能有任何的讨价还价的余地,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。法就是要单刀直入,就是契入如如不动,没得好讨论的,语言来,如如不动,文字来,如如不动,音声来,如如不动,无漏马上就现前,你也不会去好奇别人发生什么事情,别人讲什么,你也不会想探听人家的隐私,也不想要去了解,跟我们的生死也没有关系,如果有人来讲给我们听,打哈哈就好,至自觉地自证之相,远离一切虚妄”之知“觉”观“想,降伏一切外道”及“众魔,缘自觉”圣“趣”智慧“光明辉发,是名”为“宗通”之“相”。

【诠论】此宗通相可为顿修顿证者,亦可是十地次第断证之相:“缘自得”为初地之行相;“胜进相”,为二地之行相;“远离言说文字妄想,趣无漏界自觉地自相,远离一切虚妄觉想”,此为三至九地之行相;“降伏一切外道众魔”为等觉后心及妙觉之行相;“缘自觉趣光明辉发”为达佛地之行相。

【云何说通相?谓说九部种种教法,离异、不异、有、无等相,以巧方便随顺众生,如应说法,令得度脱,是名说通相。大慧,汝及余菩萨,应当修学。】

解释一下,什么叫做说通相呢?这个就是要劝导法师了,你就要好好地安住三藏十二部经典好好地看,好好的阅读,为什么呢?因为当一个弘法的法师,或者是平常跟人家交谈,你不能说讲到任何的法,你一句都讲不出来,就像戒律里面讲的,出家最怕哑羊僧,哑羊,羊啊,我们山上吃草的那个羊,“哑羊”就是羊像哑巴一样不会说,没办法像人说话叫做“哑羊僧”,至少你得能说两句,换句话说,“说通”这句话就告诉你,三藏十二部经典还是挺重要的。谓说九部种种教法,“九部”就是佛把大藏经总共分九类,有的人把它分成十二类,三藏十二部的意思,三藏:经、律、论,“十二”是指十二分类,不是十二本经,三藏十二部是把它分成十二类,这在我们文殊讲堂刚成立后,先上这个《十四讲表》,这个十二部经就有默写过,所以九部就是指九大类种种教法。离于异、“不异”就是一有、无,这当然就是异、不异、有、无,这个是四句,四句的妄想之相。以善巧方便随顺众生,如应,“应”就是必须应机说法,应机说法令得度脱,是名说通相。大慧,汝及余菩萨,应当修学。

【注释】“九部种种教法”:即(就是)九部经,乃是佛经内容之九种类别:一、修多罗(契经),二、祇夜(重颂),这个在《十四讲表》已经讲过了。三、和伽罗那(授记),四、伽陀(孤起颂),五、优陀那(无问自说),就像《弥陀经》一样,六、伊帝目多伽(本事),七、阇陀伽(本生),八、毘佛略(方广),九、阿浮陀达磨(未曾有)。有的人翻译成阿比达磨(未曾有)。“如应说法”:“应”,有二义:一、就是当也,谓应以何法得度者,即说何法而度脱之。二、相应,谓每个人皆有其不同之根机、或者是性、欲,欲也不是指欲望,是指他的希求,他要什么法的意思,因此其所相应之法便各各差别,菩萨即如其所相应而为之说法。

【义贯】“云何”为“说通相?谓”演“说九部”经等“种种教法”而“离”于“异、不异”(就是离于一、异)“有、无等”四句妄想之“相”,而“以”善“巧方便随顺众生”心,“如”其所相“应”者,而为之“说法,说法不相应,不契机就不要说,令得度脱,是名”为“说通相。大慧,汝及”其“余”诸“菩萨”于此二通相,“应当修学”。这句话就告诉你解、行是并重的,一体两面的,因此说“说通”你必须要能够听经闻法,才能够说上几句呗,所以不听经闻法,你自己又没办法开佛的智慧,你说不出所以然的。

【诠论】此节为解释三乘所共通的如来之教法。虚空原无定体,随器以成方圆;相同的,法唯是一乘,然为应机而成小大等三乘。因此善说法要者,必须先善达法体;法体本离于言与无言,异与不异,乃至于有无等见,一切俱离,然后于此离言之处,用巧方便、微妙辩才,以无言之言,随机而说,令乘三乘教筏,渡生死河,至解脱岸;既抵于岸,便舍筏而上,这便是说通。所以说所有的说法,都是要你契入心性的第一义谛,就是这个道理,然而说者与听者,若真能由闻教而观心,忘言而契证本心,而达佛心宗,便是因说以知宗,依宗而达说,如是则自修与教他,俱得圆满。

【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宗及说通相,缘自与教法,善见善分别,不随诸觉想。非有真实性,如愚夫妄想;云何起妄想,非性为解脱?观察诸有为,生灭等相续,增长于二见,颠倒无所知。一是为真谛,无罪为涅槃;观察世妄想,如幻梦芭蕉。虽有贪恚痴,而实无有人,从爱生诸阴,有皆如幻梦。】

说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宗以及说通相,宗通、还有说通这两个,缘自与教法,缘自得法,“自”就是自己心性有所体悟,通佛的心,缘自得法。你这个就是宗通,还有九部的经教,这个就是说通,“教法”就是说通,缘自与教法,“缘自得法”就是宗通,九部的教法就是“说通”。善见善分别,“善见”就是宗通,“善分别”就是说通。善见自己的心性,善分别佛陀所讲的法,所以宗通,“善见”就是宗通,“善分别”就是说通。

不随诸觉想,不随愚夫还有外道的知觉、还有观想。非有真实性,一切法都是缘起如幻,并没有真实性,都是空无自性。如愚夫妄想者,就像愚夫的妄想,在万法当中,云何愚夫而起妄想?万法本来就空无自性,而愚夫却不知道。意思就是在万法本来就空无自性,云和愚夫于万法当中,而起种种的妄想,实在是不好。“非性为解脱?”这句话又在描述前面的,先起贪嗔痴,又认为贪嗔痴无性不必受果报,这种恶取空,又把这种角度叫做“当做解脱”,就像圣人一样的解脱。非性为解脱,就是解释上面一大段,就是外道先取贪嗔痴,又说一切都没有果报,取断灭见,这种恶取空,误认为又跟三乘的圣人解脱的法是一样,所以非性为解脱,就是解释前面一大串的道理。

“观察诸有为”,外道观察众生执着有为之相,然后呢?看到怎么样?若生若灭等相续,看到有的法生,有的法灭,生生灭灭、灭灭生生,怎么样?增长于常见和断见的两种,“二见”就是常见、还有断见,一切凡夫都是因为颠倒,对真理不了解,无所知,所以过的很累、很辛苦。“一是为真谛”,果然、果真是入于,如果是真的入于诸法平等,“一”就是一相,如果你真的修行达到了诸法平等一相,是为真谛,这时离于有、无的。当然离于有、无,就是证得万法空无自性,这个时候就是无上大般涅槃,这无上大般涅槃无罪可得,也无福可立,意思就是本来就无罪可得,也无福可立,这个就是佛所证的无上大般涅槃,意思就是“空无自性”。这八个字的意思就是说,果真入于诸法平等一相,这个就是真谛,那么真谛是真的连“真”都要离,证得万法空无自性的时候,无罪可得,也无福可立,这是佛所证的无上大般涅槃。

接下来,是以如来的智慧观察这个世间,一切法都是来自于心中妄想所现出来的种种。“观察世妄想”就是如来用智慧来观察这个世间一切法,其实世间的一切法,都是妄想所现,简单讲,什么是众生?不离妄想,所有的妄想都来自于众生,就是这个意思。“如幻一切法”,如幻、如梦、如芭蕉,是没有坚实的,如芭蕉是很脆弱的,也就是说人随时会死亡,人随时会结束你的生命,还有正报、依报。也就是说上苍可以让你一夕之间,可以赚了好几亿,但是上苍也可以让你一夕之间,让你全部破产,看你碰到什么因缘,有没有福报,所以诸位,有福报还得要有那个命,要不然你享受不到啊,对不对?刚好赚了一些钱,想要去享受、享受,不晓得一切法、如梦、如幻、如芭蕉,为什么叫芭蕉?芭蕉一折就断,种过香蕉的人就知道,听说旗山种很多,旗山种很多芭蕉,是一点都不坚实。

“虽有贪恚痴”,三界看起来好像有贪恚痴三毒,在因缘和合之下,但是呢你好好地观照,而实无有人,根本你找不到能作的人,因为每一个人都五蕴皆空,一切法都无我,哪来的贪嗔痴啊?这句话的意思就是,连我都没有,哪来的贪嗔痴?贪嗔痴当然就是无性了,就是你妄执,而起贪嗔痴,意思就是你心中起这个贪嗔痴,是没有任何意义的,你心中起这个贪嗔痴,这个妄想是来自于一颗无明的心,就是对真理不能体悟。而实无有人,“无有人”就是无我,无能作之人,而这实在是照见五蕴皆空,怎么会有人呢?有罪就有福,那“我”就是有生死法,连“无”都没有了,生死法就没有了。我们生死怎么来的呢?就是从过去爱欲而生,今天的五阴,从爱生诸阴,从过去的爱欲,而生今天的五阴,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,有皆如幻梦,只要一切有为法的相,正报也好,依报也好,其实皆如幻梦。这句话在告诉你,三餐过得去就好,日子过得去就好,不要有太多的奢侈,不要有太多的期盼。

【注释】“缘自与教法”:缘自得法与九部经教法;“缘自”,即(就是)宗通。“教法”,即(就是)说通。“善见善分别”:于此二者若皆能善知见、及善分别。“善见”,就是指对宗通而言;善分别,指对说通而言。“非有真实性,如愚夫妄想”:一切诸法,非有真实之自性,如愚夫之所妄想者。“云何起妄想,非性为解脱”:既然诸法皆无实自性,为何愚夫还于其中起种种妄想,妄取贪瞋痴性非性为解脱?非性就是不必受果报,妄取贪嗔痴,又说贪嗔痴无性。“观察诸有为,生灭等相续”:这是解释为何外道会取贪瞋痴性的原因:因为他们观察外诸有为法,见其有若生、若灭等相续之相,而于见种种相生之处,便计为常;见相坏灭处,便计为断。“增长于二见,颠倒无所知”:如是则徒增长于断常、有无等二见,落于颠倒妄想,于正因缘毫无所知。“一是为真谛,无罪为涅槃”:“一”,诸法一相,相对于上所言之二见。“无罪”,既无罪性可得,则亦无福可立,若有福,则亦必有罪;有罪有福,则是生死法;罪福不立,无有一法可得,因为万法空无自性嘛!法界一相,究竟清净,是为无上大般涅槃。

“观察世妄想,如幻梦芭蕉”:以如来正智观察世间,则见一切皆是自心妄想,有如幻化、梦事,亦如芭蕉之无坚实。意思就是我们的生命是很脆弱的,学佛是不能等待的,要及时开采你的法身慧命,及时行善,因为生命就像芭蕉一样的脆弱,随时有死亡的可能。“虽有贪恚痴,而实无有人”:“无有人”,即(就是)无我,亦即(也就是)无有能作者。谓虽有贪瞋痴三毒之相因缘和合而现,而实无有人于其中造作,以缘生之法,生唯缘生,灭唯缘灭,非关于人,是中亦无有人,无有能作、所作。“从爱生诸阴,有皆如幻梦”:是故从爱欲而生之现在的五阴,及一切诸有之相,皆亦如幻如梦,离于有无。

【义贯】“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”若于“宗”通“及说通相、缘自”证“与”九部经之“教法”,凡此皆能“善”知“见”与“善分别”,即能“不随”愚夫外道之“诸”妄“觉”与妄“想”。一切诸法皆“非有真实”之自“性,如愚夫”之所“妄想”者;诸法既无实自性,“云何”就是为什么?这些愚夫仍横“起”颠倒“妄想”,而取贪瞋痴性为“非性”,堕恶取空见,却以之“为解脱”?其所以取三毒性非性而以为解脱者,为彼“观察”外“诸有为”法,见其现有若“生”若“灭等相续”之相,而执为断、常,因而“增长于”断常、有无等“二”边之妄“见”,此皆由“颠倒”妄想,于正理毫“无所知”所致。当知诸法“一”相,“是为真谛”,离于有无等二法,“无罪”无福之可立可得,方“为”无上大“涅槃”;以如来之正智“观察世”间,则见一切法皆是自心“妄想”所现,犹“如幻”化,如“梦”中事,又如“芭蕉”,其中无有坚实。三界“虽有贪恚痴”三毒之妄相以因缘和合而现,“而实无有人”于其中造作,是故知人法皆无我;因此“从爱”欲而“生”的“诸阴”和合之身,乃至一切诸“有”之相,悉“皆如幻”如“梦”,离于有无。

【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:世尊,惟愿为说不实妄想相:不实妄想,云何而生?说何等法名不实妄想?于何等法中不实妄想?佛告大慧:善哉善哉,能问如来如是之义,多所饶益,多所安乐,哀愍世间一切天、人。谛听谛听,善思念之,当为汝说。大慧白佛言:善哉世尊,唯然受教。】

说: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,世尊!惟愿为说不实妄想之相,这是第一点,希望~,大慧总共有四种问题,第一问是希望,惟愿为说什么叫做不实妄想之相?第二、不实的妄想是云何而得生?是怎么个生起的?不实的妄想到底怎么生起的?第三点、说:何等法名不实妄想?是哪些法是属于不实妄想之体呢?妄想本来就无体,是不是啊?那么说何等法为不实的妄想?第四点、于何等法,就是哪些法中有不实妄想?意思就是:在哪些法当中有不实妄想产生?这个是妄想所依处,就是妄想到底依何而生?于何等法,在哪些法中有不实妄想的生起?这个是妄想所依处。佛告大慧:善哉善哉,能问如来如是之义,多所饶益,多所安乐,哀愍世间一切天、人,谛听谛听,善思念之,当为汝说,大慧白佛言,善哉世尊,唯然受教。

【诠论】穷妄方可显真,“穷妄”就是穷尽一切妄想,真心就显现出来,因此大慧在此欲穷究妄想之相,以达离妄之本源。此处共有四问:第一,“惟愿为说不实妄想相”,此为总问,问妄想之总相。第二,“不实妄想,云何而生”,此问妄想之生因;大慧意为:若说“不实”,则应无有生,然现在有生,到底其生因为何?第三,“说何等法,名不实妄想?”此问妄想之体。既然谓(说)“不实”,则(那么)应无有体,然却有种种法相,名为妄想,因此哪些法是属于不实在妄想呢?第四,“于何等法中,不实妄想?”此为问妄想之生处,亦即(也就是)所依处。世尊于下,将一一回答此四问。因为你不穷妄,就无法显真,就是把妄找出来,如何来放下它。

【义贯】“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:世尊,惟愿”世尊“为”我解“说不实妄想”之“相:”此“不实妄想,云何而”得“生”起?是“说何等法”(哪些法)“名”为“不实妄想?于何等法中”,有“不实妄想”生?“佛告大慧:善哉善哉,”汝“能问如来如是之义”,此将“多所饶益,多所安乐”于众生,汝乃为“哀愍世间”之“一切天”与“人”,而问此义。“谛听谛听,善思念之,”我“当为汝”解“说。大慧白佛言:善哉世尊,唯然受教。”

771页【佛告大慧:种种义种种不实妄想;计著妄想生;大慧,摄所摄计著,不知自心现量,及堕有无见,增长外道见;妄想习气计著外种种义,心心数妄想,计著我我所生。】

佛告大慧:种种义,这个“义”有三种,“义”就是外境、就是法、就是相,就是这个,这个“义”含有三种角度,“义”就是相、就是法、就是境,就是这个意思。你要讲种种相、种种境、种种法,这样讲都对。佛告大慧,于种种义,也就是种种法、种种相、种种外境,起种种不实,这个“不实”是怎么来的呢?就是攀缘的意思,心着境以为实,就是攀缘,这种妄想、分别,于种种外境,“义”就是外境,起种种不实的攀缘、妄想、分别。接下来,更麻烦了,缘外境以后,又执着、计着,意思就是:心缘境以后,就横生执着,意思就是,没有任何的理由,莫名其妙地执着,莫名其妙的掉进无明的炕洞里面,分别、执着,这个心就是割舍不下,所以不实的攀缘、妄想、分别以后,心缘境以后,横生执着,怎么样?妄想又现起,计着妄想生。

说:大慧,“摄”就是能摄心,“所摄”就是所摄境,计着,能摄心、所摄境,如此地能、所,主观、客观这样相互地一直计着,这问题出在哪里?不知自心现量,而从来不觉知唯是自心所现之量,所以我们从出生到老死,如果没有佛陀来教我们那是唯心现量的境界,你所执着的,其实执着你那一颗心,啊!糟糕,没有任何人能够觉悟,这样子的话,不知唯自心所现之量,这样就会堕入有见和无见,那么有、无见,就是凡夫跟外道,就会增长外道的恶见,那更糟糕。底下的更糟糕了,妄想习气计着外种种义,就是为什么讲糟糕呢?有无始无明,这无始无明妄想习气,遍计着有外种种义,“义”就是境,认为有实法可得,这一句话很可怕的,意思就是:又无始无明这种妄想习气跟种子,是没有理由地一直执着于外境,这个六根所执着的这个六境,“义”就是境,是从来没有停止,认为有实法可得,所以不幸的事情,它就会一直……一直现前,所以得不到的东西,就毁坏它,然后不够圆满的感情,就伤害对方,为什么?取境以为实嘛!所以“心”就是八识心王,心数,“心数”就是五十一心所,八识心王、五十一心所,(未完)

慧律法师楞伽经一二三四目录 01-107(未完)

楞伽经107:二乘人以味着三昧,饮寂灭酒,睡无为床,所以乃至劫尽也醒不过来

楞伽经 108:每一句话都代表业力的因果,你绝对守口如瓶,学佛道首重要结善缘

楞伽经 109:无明为父,贪爱为母,贪爱一次就滋润这个业又一次

楞伽经 110:音声它是一个重要的果报,我们讲话的当中要用柔软语、安慰语

楞伽经 111:一个人如果不能记取以前的错误,他就会被因果重复地惩罚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